close

WEFV2626EFCEYYYB15VEF

 

OKAPI 推薦

  •  

    文/諶淑婷2014年10月16日

    學生對社會現況不滿而出聲抗議,這股純粹的理想主義性讓學運成為社會可貴的改革動力,經歷了今年三月的太陽花學運,九月香港學生占領中環行動仍在持續中,無論這兩場運動如何被批評與質疑,不可否認皆提醒了當代學生關注社會議題、參與公共事務,以及探索民主的重要。 然而1949年的四六學潮沒有帶起
  •  

    文/陳彥鈴2012年06月27日

    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 那天下午,黃子欽拖著一卡厚重的黑色行李箱,嚕到我們跟前;一打開,一個個他近年最常用以封存創意的保麗膠作品,滾了出來。圓的、方的、長的、窄的,形狀不一,凝結著各式各樣的物件──一張照片、一枚蝴蝶、一隻青蛙、一頁紙,甚而一本書,齊齊攤集一地,在午後的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白色書簡」:作者以書信體方式,訴說寄情,抒發大時代下對自身環境與時局的雜感。第二輯「文史書評」:爬梳國內外經典文史書籍,撰寫個人心得及體悟。第三輯「西藏書簡」:作者對於西藏,尤其藏族作家等作品之隨筆想法。最後一部分「安坑雜感」:收錄作者近年發表之隨筆手記。

  長年從事台灣民眾史的調查、研究與寫作工作的藍博州,在主觀的感情上,對於左派的歷史人物有著階級上的認同感。然而,隨著閱歷的增廣與思想的提高,作者也越來越深刻地體認到一種歷史的現實:那就是,擺在歷史的長河來看,一個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許會因為認識的不同而有「左派」、「右派」之分;但是,當時移事往,歷史的現實卻告訴我們,在嚴酷的政治壓力與利益誘惑下,「左派」可以轉向,「右派」更可以逢迎,沒有絕對的立場,只有追溯歷史的真相的使命。

  五O年代的台灣歷史,因為政治禁忌而籠罩在重重迷霧中,藍博洲用大半輩子的時間,採訪、探索關於二二八事件與五O白色恐怖這段遺漏不全的歷史。在作者二十餘年台灣民眾史的採寫生涯中,越接近歷史,越是深刻對照正在發生的每件時事,諸如:政治時局詭譎的「兩國論」、與民眾生活相關的「九二一大地震」等……歷史往往成為「人類行為再製」,最佳的參閱與反思。透過與摯友的書信往返;閱讀文史書籍;以及走訪西藏與台灣文學前輩的故鄉,反覆爬梳史料與經典,一磚一瓦建構起那些被歷史遺漏的片段,更帶著深刻的反思與展望。

本書特色

  長年從事台灣民眾史的調查、研究與寫作工作的作者藍博州,隨著閱歷的增廣與思想的提高,越來越深刻地體認到一種歷史的現實:那就是,擺在歷史的長河來看,一個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許會因為認識的不同而有「左派」、「右派」之分;但是,當時移事往,歷史的現實卻告訴我們,在嚴酷的政治壓力與利益誘惑下,「左派」可以轉向,「右派」更可以逢迎,沒有絕對的立場,只有追溯歷史的真相的使命。尤其當時局一貫的以派系省籍作為彼此絕對的立場區分時,回顧歷史變成最重要的反思與課題。作者藍博洲自一九九九年,應《人間》總編陳映真先生之邀,著手研究調查二二八事件,自此便義無反顧走入台灣民眾史。

  本書透過與摯友的書信往返;閱讀中外文史書籍、影像(如: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台灣左翼記事、《柏陽回憶錄》、《俄羅斯紀行》等……);以及走訪西藏與台灣文學前輩的故鄉,反覆爬梳史料與經典,一磚一瓦建構起那些被歷史遺漏的片段,更帶著深刻的反思與展望。

  書中,作者寫給摯友的信:「阿里,你說這是不是一種悲哀呢?曾經無所不談的你我,就像島上狹窄的知識圈一般,僅僅因為後來對台灣歷史認識的不同,竟然可以讓你我相交十年的友情生份起來……!由於心情始終無法平靜下來看書或寫稿,我於是走到屋外散步;我看到昨日還是青黃一片的稻田,已經在割稻機一個早上的操作之後光禿了……」、「太多的意識形態的偏執,使得島上的人們(尤其是我們這種讀過幾本書的小知識份子)喪失了真誠對待的誠懇與勇氣!僅僅因為「左」與「右」或「統」與「獨」的立場分岐,就可以讓人們不經科學論辯而鬥得你死我活!你我的友情不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情緒下逐漸疏遠的嗎…」

  知名導演侯孝賢曾這樣評價藍博洲的工作:「歷史就是要像藍博洲這般一旦咬住就不鬆口的大牛頭犬。凡記下的就存在,凡記下的是活口、是證人,不要以為可以篡改或抹殺,這不就是歷史之眼嗎?我無法想像,沒有這雙眼睛的世界,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作者簡介

藍博洲

  曾任職《人間》雜誌,時報出版公司特約主編,中央大學「新銳文化工作坊」主持教授,TVBS《台灣思想起》製作人,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駐校作家,現專事寫作並任東華大學駐校作家,近作有《老紅帽》及《尋找祖國三千里》。

目錄

輯一:白色書簡

滄桑十年
迷霧般的歷史
線索
三十四年又七個月
空心菜
身份
暗夜的恐怖
槍決紀錄
白色的恐怖
禿鷹
十月十四日
轉向或非轉向
青春的十月

巨人
煎熬與勝利
尋找藍明谷
喧鬧與寂寞
開啟舊檔
歷史的失落與還原
作為孩子的父親
匪諜的孩子
認賊作父
小劇場的革瓦拉

輯二:西藏書簡

從雅里藏布江畔發出的簡訊
祁連山下
藏族作家的寫作
廁所

輯三:文史書評

重新認識民族的災難---評介《柏陽回憶錄》
歷史的智慧---評《一九五○仲夏的馬場町》圖片集
台灣人啊!---評《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階級的集體記憶---簡媜的《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
冷戰年代的唐吉訶德---史坦貝克的《俄羅斯紀行》
歷史的漏洞---序《王詩琅全集》的重新出版
小說的啟蒙---赫塞的《車輪下》
美濃.笠山---鍾理和的文學現場
以想像為根據的民族主義---藤井省三的《台灣文學這一百年》
麥子不死---《閹雞》之前與之後
相逢一笑泯恩仇---鄭鴻生的<臺灣人如何再做中國人>讀後隨想
因為人只能死一次---序紀錄片<如果必須死一千次>

輯四:時事雜感

遙想青年岩里政男的時代
誰在馬場町吶喊?
為了選票的紀念
風雨阿里山
亞細亞的孤兒
旋風過後
十月
渡盡劫波兄弟在

代後記

你是什麼派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61228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美濃‧笠山

那年,我才二十出頭。獨自在南橫公路徒步旅行三天之後,在高雄縣境的三民搭上客運公車,來到南方的客家小鎮美濃。在巴士站附近的麵攤吃了一碗粄條,然後朝笠山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隨意拍照這裡那裡未曾見過的菸樓景緻;終於在日午時分來到笠山腳下的那個「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鍾理和的故居。

我不是時下「追星族」;僅僅是為了向那位生前寂寞的作家致敬,於是就這樣慕名來到《笠山農場》的文學現場。同時見到小說家筆下美麗、健朗的客家女子平妹。

小說家的長公子鐵民先生溫暖地接待了我這個陌生的、穿著短褲背心、一身邋遢的文學青年。那天中午,在鍾理和生前用餐的四方桌上,我和鐵民先生一家共同享用了平妹女士烹煮的客家家常菜。

那天午餐的滋味,一直到現在還難以忘懷。美濃、笠山,於是也成為我文學地圖上重要的一站;只要有機會到美濃,一定會到笠山走走。

時隔出訪笠山六、七年後的一九八七年,因為採寫前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和鳴)的生命史,我在陪同鍾校長遺孀蔣碧玉女士重返笠山時,更進一步地走入小說家鍾理和文字背後的歷史。

一九五七年,鍾理和曾經在參加《自由談》雜誌徵文的自述〈我學習寫作的過程〉中表白:「我少時有三個好友,其中一個是我異母兄弟,我們都有良好的理想。我們四個人中,三個人順利地升學了,一個人名落孫山,這個人就是我。這事給我刺激很大,它深深地刺傷了我的心,我私下抱起決定由別種途徑趕上他們的野心。」這就是鍾理和學習寫作的「最初的動機」,而他那童年的異母兄弟鍾和鳴的支持與鼓勵,跟她從事文藝工作則有「很大的關係」。

鍾理和索書的少年時候的三個好友還包括台北高校畢業及病逝的鍾九河與姑表兄弟邱連球;一九五○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鍾和鳴與邱連球又先後仆倒馬場町刑場。

這樣的歷史認識,使得我對鍾理和的文學有不同於一般「本土文學」論者的看法。為了更準確地把握鍾理和的文學,上個世紀九○年代初,我又舉家南遷屏東,在荒廢多年的邱連球故居住了半年;在鍾理和文學所描寫的客家庄漫遊、呼吸。

因為時代的限制,小說家鍾理和終究沒能把他們四個少年好友的故事寫成小說;我希望自己日後能夠填補這個台灣文學的缺憾。因此,美濃、笠山一直都是我個人文學地圖中最重要的一站。
 

 

 

 

導語:以前植樹基本上都是為寫作文而植樹,這次植樹是為了植樹而植樹,我忽然覺得,這是我們長大了的標誌!下面小編整理了2020最新植樹節有感作文範文三篇,歡迎參考借鑑! 植樹節有感作文 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為了綠化祖國,改善生態環境,大家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從過去的荒山禿林,到今天的鬱鬱蔥蔥;城市中的綠化率也在不斷提高,在街道兩旁,在居民小區,綠蔭叢叢,四季桃紅柳綠,花香鳥語,使我們生活在安居和諧、花園般境界之中。 在綠化中當然也有不和諧的音符,濫砍濫伐、毀林事件時有發生,有些單位未經審批就把樹鋸掉,有些商店認為樹木遮蔽了店面,就自作主張鋸去行道樹,有的把樹幹當作搭建涼棚支撐,有的在樹枝樹幹拉上一條繩子涼曬衣服被子,更有人在樹旁生起爐子經營早點快餐,樹木受此折磨,以至萎縮縮死亡,令人痛心不已。 我們的綠化應該是全面的綠化,而不是甲地搞綠化,把乙地的樹移到甲地,正如象山縣一位小學生在作文中把這種現象叫做綠化的「農轉非」。他在調查後發現,原本在數十年農村長得好好的樹,有的移到城市後死了,「人挪活,樹挪死」,這也是一種形式主義,這邊綠了,那邊禿了,這是在糟蹋綠化,值得深思。 保護綠化,貫徹《森林法》,任重而道遠也。 植樹節有感作文 森林裡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到了,獅子王理直氣壯的來到動物中大聲說到:「我們喜愛的植樹節到了,分兩人一組來植樹」。小猴和小螃蟹一組,小猴問小螃蟹:「我們要種那棵樹呢?」小螃蟹抓耳撓腮吞吞吐吐的說:「那…那我們就…就種西…西紅柿樹吧」。小猴笑著說:「好啊,我們回家去準備準備吧」。 過了一會,小螃蟹趕來了,小猴也跑來了,他們手裡都拿著一樣東西,小猴手裡拿著種子,小螃蟹手裡拿著飯糰,不知道要幹什麼?原來他是想邊種邊吃呀!小猴阻止了他,他才回家把飯糰放在家裡,再提了一桶水來。 開始植樹了,小猴先挖了一個坑,再把種子灑在土裡,然後,把土埋起來,最後灑下水就完工了。過了幾十天,小種子漸漸長大,又過了二十多天,小樹長大了,花兒開了。又過了三十多天,小樹上有西紅柿了,小螃蟹和小猴高興極了。今年的植樹節多麼高興多麼興奮! 植樹節有感作文 植樹節到了,李華、李明和李紅相約去植物園植樹。 他們分好工,李明扶著樹苗,李華培土,李紅提水。你看,李明把樹苗扶的直直的。那一棵棵小樹苗像站崗的士兵筆直地立在那裡。李華小心翼翼地用鐵鍬把土培在土坑裡。李紅提水來讓小樹苗喝得飽飽的。 他們討論著植樹的方法,李明說:「咱們一定要認真栽好每一棵樹苗,齊心協力保證每棵小樹苗都能成活。」李紅說:「是啊,我們栽的小樹一定會像我們一樣成為有用之才。」李華聽了他們的話,會心的笑著,讚許的點點頭。雖然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但是心裡卻樂開了花。 碧藍的天空中飛來了兩隻小鳥,它們看著新栽的小樹苗好像在說:「我們又有新家了。」地上的兩隻小白鴿也好像在為他們加油鼓勁,遠處的小樹好像在向他們招手呢! 這可真是一個快樂的植樹節啊!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mznOAR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0554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勤美誠品附近韓系厚瀏海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后里及肩直髮推薦染髮髮廊勤美誠品附近髮根蓬鬆燙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太平洋SOGO附近髮廊推薦推薦染髮店
大肚瀏海減齡方式 外埔挑染顏色襯膚色推薦染髮店 歐美感挑染推薦台中染髮推薦台中中區雙色全染推薦髮廊 綠園道附近彎度瀏海推薦髮廊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台中東區微凌亂髮型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新光三越附近頭皮護理推薦髮廊 Dcard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大里頭皮護理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東勢挑染顏色襯膚色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南屯染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o優惠大公開 的頭像
    momo優惠大公開

    momo優惠大公開

    momo優惠大公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